吉祥草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网络中国节端午粽情相约端午节
TUhjnbcbe - 2025/4/14 1:28:00
北京到医院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s://m.39.net/disease/a_r2vd001.html

粽子香,糯米粘,

粒粒好运不胜数;

艾草熟,挂菖蒲,

一壸雄黄饮不足;

敲锣鼓,龙舟舞,

岁月如梭庆端午;

佩香包,避五毒,

强身健体百病除。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端午节之际,桥西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开展系列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活动,丰富节日文化内涵,展现传统节日新气象,培育和增强广大市民的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开始答题

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区总工会积极筹集资金,慰问桥西区全国建档立卡困难职工。

东窑子镇

开展“包粽子,送粽子,暖人心”活动

绿粽飘香,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之际啦,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东窑子镇人民的温馨感和凝聚力,东窑子镇各村开展“包粽子,送粽子,暖人心”活动,并给孤寡老人送去节日的慰问,送去甜美的粽子。

邻里互赠粽子,既营造了节日的气氛,又加强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邻里关系,为东窑子镇文明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岔村协助区团委开展“关爱困境儿童,粽香送去温暖”活动。

村两委、党员们通过这次慰问老人活动的开展,充分展示党员形象和先锋模范作用,使党员们不仅及时了解了群众需求,还将香气四溢的粽子送至群众家中,老人手中,让村民充分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提升了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明德南街道元台子社区

开展“粽米飘香艾蒲长、情满社区暖人心”活动

“粽米飘香艾蒲长”,又是一年端午节之际,为了使社区老党员、空巢高龄老人、残障人家庭过上一个温馨祥和的节日,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6月23日上午,元台子社区党委组织在职党员开展了“粽米飘香艾蒲长、情满社区暖人心”主题活动。参加此次活动的有社区工作人员、在职党员共15人。

慰问活动中,社区相继走访了5户居民,分别是困难党员、重病群众、和残疾家庭,社区为他们送上了工作人员及在职党员们亲手包做的新鲜粽子和鲜奶等慰问品,并仔细询问了他们的近期状况和实际需求。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社区党委的关怀和问候,同时感受到浓浓的端午节日氛围,真正做到心系群众。

“谢谢咱社区的关心,你们这么忙,还来看我。”一位困难老党员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不住地感谢。

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把爱心和真情送到群众的心坎上,希望在辖区范围内形成关心帮助弱势群体,和谐友爱的邻里关系。同时让大家在慰问中体会传统文化、传达关怀关爱,发挥民族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引导社区居民更好地传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形成良好和谐的社区氛围。

北新村社区

开展“粽叶飘香,情满端午”北新村社区端午主题活动

值此端午佳节之际,工人新村街道开展一系列庆祝端午活动,街道和社区广大干部职工一道为辖区居民送去节日的祝福。

6月24日上午,北新村社区组织开展端午节包粽子活动。

社区特邀民生的记者朋友们与居民欢聚一堂,受疫情影响,大家均佩戴口罩,但防疫不防情,大家边包粽子边讨论端午节的习俗、粽子的来历、粽子的包法等等,整个活动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随后,社区工作人员与记者们共同走访了社区内老党员、留守老人,送去了包含爱心的粽子,并对防疫期间居民对社区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使社区居民感受到了和谐社区大家庭的温馨和浓浓的节日气氛,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

印台沟社区的工作人员像往年一样来到困难党员陈进禄、刘峰以及困难群众李春熙家属的家中,为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也送去了节日的祝福。和他们共话家常,鼓励他们坚定生活的信心,勇敢直面生活的困难。

远大盛和苑小区物业公司在户外为业主发放粽子。礼轻情意重,送去的粽子既代表着节日的祝福,也代表着物业公司对疫情期间业主配合物业管理表示感谢。

桥西区多所学校庆端午

南菜园小学开展端午粽情“疫”也飘香主题活动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着自己独特的庆祝表达方式。为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所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将中华民族的气节教育、节气文化和学校特色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对端午节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南菜园小学开展了“端午粽情‘疫’也飘香”主题活动。

结合当前防疫的实际情况,本着少外出、不聚集的原则,分年级开展了不同内容的活动。一、二年级通过看书,上网查阅等途径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并学会与给家人分享;三年级在了解端午节的文化以及节日风俗习惯等的基础上,制作了手抄报;四年级同学讲屈原的故事、诵屈原的诗词;五年级动手学包粽子,体验劳动的快乐。

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力弘扬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学生感知端午,走进端午,品味端午,从不同的角度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加认同、喜爱中华传统文化。

蒙古营小学开展“情暖端午节快乐端午节”主题教育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又是一年端午节,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挖掘传统节日的深厚文化内涵,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桥西区蒙古营小学开展了“情暖端午节快乐端午节”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组织1、2、3年级学生开展故事会活动——讲述端午节的来历,故事,习俗。

4、5、6年级学生开展亲子活动———与家人一起包粽子,做香包。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学生们加深了对端午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培养了学生们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

巧手生花粽情端午---明德路小学端午节主题活动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端午节传统习俗,明德路小学开展了“巧手生花粽情端午”主题活动。

学生通过搜集资料、绘制手抄报,巧手制作等活动加深了对端午节来历、习俗的了解和体验,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丰富、娱乐了假期生活。

一个传统节日给了孩子们一个传承文化、展示才能的舞台。孩子们细心又耐心地完成着每一件作品,手指间每一下灵动,都灌注了自己的心意和情感,用创意的思维和灵巧的双手为大家奉上了一场视觉盛宴。

过端午,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味道鲜美,含义悠长。

孩子们的粽子虽然不完美,带着不规整的粗糙,却充满了童趣和活力。双手捧着自己亲手成就的作品,意犹未尽地享受着活动的乐趣,其乐融融!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它不仅仅是一种体育活动,更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孩子们手中的“龙舟”虽不尽相同,但万众一心、积极向上的赛龙舟精神却是每一个孩子的追求。

通过制作手抄报了解端午,反映端午的习俗,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一件件思维独特,意蕴悠长的作品,充分展现了我校学生健康活泼的精神风貌和艺术风采。 

传统节日都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巧手生花,粽情端午,孩子们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了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芬芳的祝福织成苇叶,温馨的叮咛碾作白米,诚挚的祈祷晒熟红枣,再以友谊的丝线紧紧缠绕,端午节的粽子最香甜,祝福美好的明天!

永丰堡小学“粽叶飘香,浓情端午”端午节主题活动

一年一度端午至,又是粽子飘香时,永丰堡小学学生已经将传统节日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一项喜爱的活动。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喜爱传统节日,进而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学校开展了以“粽叶飘香,浓情端午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文化教育活动。

一、粽香悠悠“画端午”

大家在初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之后,通过画笔,画出你的端午印象,绘制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手抄报,展现对端午节的独特理解。学生们在搜集资料、制作手抄报的过程中,对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有更深入的体验,更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二、开展走进端午话亲情亲子活动

学校动员学生跟随父母一起参加端午节系列活动,包括:包粽子、吃粽子、制香袋、系无色绳,挂艾草等。这些活动既是对传统节日美好体验,更好的帮助延续传统文明;又加强了亲子间沟通、了解,以此促进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有关知识,更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意义,让我们从传统节日教育做起,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长青路小学“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

粽香飘扬、舞庆端阳,又是一年五月五。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长青路小学结合今年疫情的实际情况,通过“学”端午、“绘”端午、“做”端午、“诵”端午、大手拉小手等形式,学生和家长一起在家中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

一、“学”端午。围绕“端午”这一主题,各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书籍阅读,学习了有关端午节的知识。从端午节民谣、端午节由来、端午节习俗等方面谈感受,让学生明白端午节不只是粽子节、龙舟节,更是民族节、爱国节。

二、“绘”端午。通过征文、绘画、手抄报等形式来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三、“诵”端午。学生通过朗诵屈原诗歌、端午节诗歌、讲故事诉说对端午节的喜爱、对屈原的怀念以及自己爱党爱国的情怀。

四、“做”端午。端午节前夕,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挂艾草、编五彩绳、包粽子,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感受了端午节独有的传统习俗,也增进了亲子关系,同时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使孩子们感受传统节日的特色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此次活动的开展,学生不仅学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有关知识,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通过一系列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长有关于传统文化与传统节日的知识,弘扬了中华民族主旋律。让我们从传统节庆日教育做起,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端午节到了,一起来了解端午小知识吧!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扒龙舟

扒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龙舟最初是用单木舟上雕刻龙形的独木舟,后来发展为木板制作的龙形船

挂艾草与菖蒲

在端午节布置种种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是由于艾为重要的药用植物,又可制艾绒治病,灸穴,又可驱虫。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时正值文生长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们也就争相采艾了。往往会在家门口挂几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粽,即“粽籺”,俗称“粽子”,属“籺”的其中一种。“籺”是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做籺拜神祭祖是古老习俗。

栓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小编提醒:

目前,常态化疫情防控任务仍然艰巨繁重。大家节假日外出游玩要密切

1
查看完整版本: 网络中国节端午粽情相约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