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草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藏品有话说第89集古建博物馆里的古
TUhjnbcbe - 2025/2/15 19:30:00
治疗白癜风去哪里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聆听红色记忆,追寻百年足迹。由北京市文物局、故宫博物院、北京博物馆学会联合新华网客户端共同制作的百集音频栏目《藏品有话说》已于近日正式上线。栏目从近60家博物馆中精选出藏品百余件,编写藏品故事制作成音频节目,通过讲述北京地区各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纪念馆的爱党爱国藏品故事,回顾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历程。

第89集古建博物馆里的“古建”

——先农坛的故事

今天,我们邀请来自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蔡昕月,为您介绍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中的特殊藏品——北京先农坛古建筑群的故事。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在以农立国的封建时代,皇帝除了颁布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令之外,还通过祭祀先农以及亲耕田的形式表达对农业的重视。

北京城里专门让皇帝耕种的地方,您知道在哪吗?没错,就是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南端西侧的先农坛建筑群。作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并举行亲耕典礼的场所,先农坛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年)。每年农历二月或三月,皇家都会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来到先农坛举行祭祀先农和亲耕田的典礼,以此祈求当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并表示劝课农桑之心。

清雍正皇帝先农坛亲耕图局部

这座坛庙又是怎么变成今日的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呢?这还得从一百多年前说起。随着封建王朝的灭亡,先农坛的祭祀功能逐渐淡化,曾经辉煌的皇家坛庙也渐渐荒废。

年,民国政府在先农坛内坛区成立先农坛公园,过去皇帝专享专用的皇家坛庙成为人民的公园,向市民开放。民国时期,先农坛外坛的区域被多家单位占据,昔日的祭祀场所,被分割为多个部分。

年,为迎接在北平举办的华北运动会,在先农坛外坛的东南角修建“北平公共体育场”。年,这座北平最早修建的体育场建成,该体育场解放后更名为先农坛体育场并沿用至今。

年的7月1日,在此举办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周年纪念大会。这是北平解放以后,第一次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的生日。

年7月开始,北京育才学校按照中央人民政府保护先农坛文物的要求,采取在先农坛就地改建的方案,逐渐腾退坛内古建筑,在紧邻先农坛古建群的空地上建造现代化校舍。

在育才学校历届师生的管理使用下,先农坛内的古建筑得以妥善保护。

随着国家对于文物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市文物局在先农坛太岁殿挂牌成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筹备处”,古建筑群内的相关机构逐步腾退出去,先农坛古建筑群正在渐渐恢复原有的风貌格局。

年至年间,北京市第二房屋修缮公司对先农坛太岁殿院落四座大殿进行修缮。年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修葺一新的太岁殿院落又重新向公众展出。在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文物局的领导和支持下,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在年、年、年陆续完成了神仓院落、观耕台、具服殿以及神厨院落的腾退、修缮工作。

至此,在各方的协调努力下,先农坛内坛的主体建筑腾退工作基本完成,先农坛内坛基本格局恢复。随着文物部门对先农坛的管理力度逐渐加强,先农坛内坛的环境治理工作稳步进行,有计划地种植草坪,用植被模拟恢复地祇坛景观。年还将地祇坛石龛在此易地保护。至此,命运多舛的北京先农坛古建筑群已基本恢复了内坛原有风貌。

恢复历史面貌的先农坛一亩三分地

年,北京中轴线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先农坛古建筑群保护和执行的力度更上一层楼。

年,明清两代皇帝亲耕的田,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一亩三分地”恢复了历史原貌。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在此基础上,开展“北京先农坛农耕系列活动”,向广大公众宣传普及中国悠久的农耕文明。历经百年,这块寂静已久的土地又重新开始了播种,作物在土地上生根发芽。

先农坛古建筑群作为北京中轴线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遗产地,是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承载者。新中国成立后,先农坛古建筑群在党和国家文物保护政策的支持下、在一代又一代文博工作者的努力下,逐渐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文博人将不断地深入挖掘先农坛的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文化精神,使中华优秀文化凝聚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坐落于明清皇家坛庙先农坛内,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技艺以及先农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先农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年),是明清两朝帝王祭祀先农神和举行亲耕典礼的地方。

资料来源:故宫博物院

北京博物馆学会、新华网客户端

1
查看完整版本: 藏品有话说第89集古建博物馆里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