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去哪里治疗呢 http://pf.39.net/bdfyy/bdfzj/人间四月天的收尾之时,一般都是蔷薇初绽的美丽时节。蔷薇花在中国已有悠久栽培历史,早在明代介绍栽培植物的著作《二如亭群芳谱》中已经有她的倩影。蔷薇在中国代表爱情,可谓是“中国玫瑰”。我们在很多古装影视剧的镜头里也会看到这些缩影,比如用蔷薇作花篮,烘托喜气洋洋的气氛。即便是如今的婚庆,很多新娘手上拿的花束也是用蔷薇组合而成的。如果是青年男女互赠红色蔷薇花,一般寓意初恋之情。若是婚姻嫁娶,赠送红色或粉红色蔷薇花表示祝福新人婚姻美满、幸福吉祥。节日里如果互赠色彩鲜艳的蔷薇,则主要表达节日的祝福。世界上很多国家将蔷薇花作为真、善、美的象征。比如在法国,红色蔷薇表示“我疯狂地爱上了你”;白色蔷薇表示爱情悄悄地萌发。蔷薇花作为爱情的象征,还源自一个古代的凄美爱情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浙江天目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姑娘名叫蔷薇,父亲早年去世,她和母亲相依为命,艰难度日。邻居青年阿康,为人善良,更乐于助人,常帮助蔷薇砍柴、挑水.目久天长。两人互相爱慕,私订了终身。有一年,皇帝下旨,选美女进宫,蔷薇被选中。她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昏厥。但是官吏依然逼迫,要带人进京。因为母亲苦苦哀求,才答应推迟两天。好心的乡亲们暗中告诉蔷薇,躲进深山,如官府要人,就说患急病死了。谁知此事走漏了风声,被贪财的人向官府告密。县官上奏朝廷,皇上大怒,下令追捕。阿康和蔷薇双双逃往深山,但追兵越来越近,为了不牵累阿康,蔷薇毅然跳下了万丈山崖。阿康悲痛万分,亦随着跳下。二人死后合葬于天目山下,终于可以长相厮守。不久,那座新坟上长出一朵美丽的花,花茎上长着许多刺。人们都说这花是蔷薇姑娘所变,花刺乃阿康为保护蔷薇而生,故取名“蔷薇”。这段凄凉的爱情故事似乎也印证了蔷薇花的中医性味,即甘凉。蔷薇花作为中药材还有很多别名,比如在《本草纲目》中叫做刺花,在《药材资料汇编》中叫做白残花,在《江苏植药志》中叫做柴米米花。若留作药用,一般于5~6月花盛开时,择晴天采收,晒干。蔷薇花可谓一身都有药效。蔷薇花祛瘀生肌芳香健胃对于有伤口的患者,用干蔷薇花有助于祛瘀生肌,比如清代名医汪绂所著的《医林纂要》中记载蔷薇:“干之可罨金疮,去瘀生肌。”对于忧郁致病的女性患者也可以用蔷薇花治病,比如清代另一位名医赵学敏在其《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蔷薇花可以“治疟,妇人郁结吐血。”《现代实用中药》中还记载了蔷薇花“芳香健胃”的作用。《上海常用中草药》中记载蔷薇可以“清暑热,顺气和胃,解渴,止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本草纲目拾遗》中提示体质虚弱的人不适合服用蔷薇花,因为“香烈大耗真气,虚人忌服之。”蔷薇枝外治秃发蔷薇枝即蔷薇的茎,作为药用一般多用于外治而不是内服,如《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了一个治疗妇人秃发的方子:“妇人秃发,蔷薇嫩枝同猴枣煎汁刷之。”蔷薇根通血经除风热湿热蔷薇根性味苦涩凉,约成书于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中记载蔷薇的根入药可以“止泄痢腹痛,五脏客热,除邪逆气,疽癞诸恶疮,金疮伤挞,生肉复肌。”成书于五代时期的《日华子本草》中则记载蔷薇根有“治热毒风,痈疽恶疮,牙齿痛,治邪气,通血经,止赤白痢,肠风泻血,恶疮疥癣,小儿疳虫肚痛”的效用。有风热湿热症状的患者也适宜用蔷薇根入药,比如明代著名药学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蔷薇根能“除风热湿热,缩小便,止消渴。”《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了蔷薇根用酒煎服之后的另一种功效:“治肺痈吐脓痰,酒煎服。”《浙江民间草药》中记载蔷薇根能“活血调经,清下焦湿热。”(图片为作者拍摄,文中中药方剂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