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早,脊兽“公务员”在恭王府里开评优会,50多位小学生成了裁判。恭王府博物馆工作人员说:“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吸引更多小观众了解文物古建。未来,他们是文物保护的主力。”
恭王府银安殿下,35位四年级小学生带着家长仰着头和脊兽“聊天”。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公教部副研究馆员郝黎成了“翻译”。“脊兽是中国古建筑中放置在房脊上特质瓦件,起到稳固和支撑屋脊的作用。鸱吻最初叫鸱尾,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书说大海中有一种鱼,尾似鸱鸟,是水精,喷浪降雨,可以防火,所以人们把它请到房顶上,祈求建筑不着火。”郝黎说,“晚唐以后,鸱尾由原来的鱼尾演变成了兽头形,名称也改为鸱吻。到了明清时期,鸱吻变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龙头型。”
除了类似消防兵,脊兽“公务员”中还有防雷的行什、“巡空兽”天马、执法官獬豸、“分水兽”海马……一排蹲在屋脊上的小兽,各个有来头。一位丰台实验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本上记录“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狎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他说:“以前逛古建就好像逛公园,今天听老师讲了这么多知识,我觉得特别有意思。”
和脊兽聊了天儿,小学生们还要在研学手册上完成作业,比如给每一种脊兽“号脉”,分别介绍它们个性,说清楚它们的寓意等。
在恭王府府邸,孩子们还和窗棂较真儿。银安殿、锡晋斋、葆光室、多福轩,每一座古建的窗棂纹样都有讲究,冰裂纹、灯笼锦、吉祥草……孩子们通过画笔和文字,快速记录着新学到的知识。一位小男孩儿扭头嘱咐父亲:“帮我都拍下里,回家后我还要温习呢。”
整座恭王府正在变成一部“童话”。作为紫禁城西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里是北京最著名的王府之一,每年接待万观众。府内有唯一向公众开放的、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戏楼,旧时曾作为王府演出、宴会、举办红白喜事之所。年,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WMF)公布了《年世界建筑文物